![]() 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专利摘要:
一種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壓轉換器、第二電壓轉換器、振盪單元、換流器、調整單元、切換單元以及穩壓單元。第一電壓轉換器與第二電壓轉換器將交流電壓轉換成第一直流電壓與第二直流電壓。振盪單元利用第一直流電壓進行充電,以產生充電電壓與觸發訊號。調整單元利用充電電壓進行充電,以產生供電訊號。切換單元依據供電訊號而傳送第二直流電壓。穩壓單元用以穩定來自切換單元的電壓。振盪單元與調整單元皆是以一延遲速度進行充電,以致使工作電壓與觸發訊號同步傳送至換流器中的控制器。 公开号:TW201301956A 申请号:TW100121048 申请日:2011-06-16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zhen-chun Liu 申请人:Beyond Innovation Tech Co Ltd; IPC主号:H05B41-00
专利说明:
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驅動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螢光燈管具有工作溫度低、發光效率高、使用壽命長、以及可具有多種顏色等優點,因而廣泛地應用在現今的照明設備中。換流器(inverter)是驅動螢光燈管的核心電路,且常見的電路架構包括推挽式換流器、全橋式換流器、半橋式換流器...等。其中,半橋式換流器具有架構簡單且成本低等優勢,因此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大多採用以半橋式換流器為主的電路架構。 半橋式換流器是利用諧振方式來達到點燈時所需之高壓及穩流的效果,並且包括控制器、開關單元以及諧振槽。在操作上,控制器會依據螢光燈管是否點亮,來產生相應的脈寬調變訊號,以控制開關單元的導通狀態。此外,開關單元會接收一直流電壓,且隨著開關單元之導通狀態的切換,將得以控制由直流電壓傳到諧振槽的電力。藉此,諧振槽將產生相應的驅動電壓,進而驅動螢光燈管。 然而,在實際應用上,當系統第一次供電給控制器時,控制器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就無法點亮螢光燈管,進而引發裝置中的電子元件產生發燙與燃燒的情況。因此,如何確保控制器能在第一時間就能點亮螢光燈管,已是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在設計上所欲解決的一項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利用同步傳送工作電壓與觸發訊號至換流器中之控制器的方式,致使換流器能在第一時間就點亮螢光燈管,進而避免點燈不成功時所引發之元件發燙甚或發生燃燒的情況。 本發明提出一種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壓轉換器、第二電壓轉換器、振盪單元、換流器、調整單元、切換單元以及穩壓單元。第一電壓轉換器接收交流電壓,並將交流電壓轉換為第一直流電壓。第二電壓轉換器接收交流電壓,並將交流電壓轉換為第二直流電壓。振盪單元利用第一直流電壓進行充電,以產生充電電壓與觸發訊號。換流器用以點亮螢光燈管,並包括一控制器。其中,控制器操作在工作電壓下,並依據觸發訊號而被致能。調整單元利用充電電壓進行充電,以產生供電訊號。切換單元接收第二直流電壓,並依據供電訊號而傳送第二直流電壓。穩壓單元將第二直流電壓穩定至工作電壓。其中,振盪單元與調整單元皆是以一延遲速度進行充電,以致使工作電壓與觸發訊號同步傳送至控制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振盪單元透過一控制端電性連接至換流器,且當控制器開始運作後,換流器將振盪單元之控制端的位準下拉至接地電壓,以使振盪單元停止產生充電電壓與觸發訊號。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調整單元更利用工作電壓進行充電,以在振盪單元停止產生充電電壓時,持續地產生供電訊號。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更包括輔助電壓產生器。其中,輔助電壓產生器響應於換流器中的諧振槽而產生輔助電壓,且切換單元更接收輔助電壓,並依據供電訊號而傳送輔助電壓。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振盪單元與調整單元是以相同的延遲速度來進行充電,以致使換流器中的控制器可以同步地接收到工作電壓與觸發訊號。藉此,換流器將能在第一時間就點亮螢光燈管,進而避免點燈不成功時所引發之元件發燙甚或發生燃燒的情況。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考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並配合對應附圖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另外,凡具有相同功能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均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以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 圖1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的方塊示意圖。請參照圖1,驅動裝置100用以驅動一螢光燈管(fluorescent tube)180,並包括第一電壓轉換器101、第二電壓轉換器102、換流器110、振盪單元120、調整單元130、切換單元140、穩壓單元150、輔助電壓產生器160以及檢測器170。其中,螢光燈管180可例如是冷陰極螢光燈管或是T3、T5等其他規格的熱陰極(hot-cathode)螢光燈管。 第一電壓轉換器101與第二電壓轉換器102接收交流電壓AC,並將交流電壓AC轉換成第一直流電壓DC_H與第二直流電壓DC_L,其中第一直流電壓DC_H大於第二直流電壓DC_L。更進一步來看,第一電壓轉換器101包括橋式整流器BR與濾波電容CF。在此,橋式整流器BR用以接收交流電壓AC,並對交流電壓AC進行整流,以提供第一直流電壓DC_H。此外,濾波電容CF電性連接橋式整流器BR,並對橋式整流器BR所提供的第一直流電壓DC_H進行濾波,藉以降低第一直流電壓DC_H的漣波因素(ripple factor)。 換流器110會接收第一直流電壓DC_H,並將第一直流電壓DC_H轉換成交流的驅動電壓,以點亮螢光燈管180。就換流器110的細部結構來看,換流器110包括控制器111、高壓側驅動器112、開關單元113以及諧振槽114。其中,控制器111操作在一工作電壓VIC下,並依據一觸發訊號STR而被致能。此外,當控制器111運作時,控制器111會產生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ulse width modulation signal)PWM1與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再者,高壓側驅動器112用以調整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的位準,以符合高壓開關所需的操作位準。 另一方面,開關單元113接收第一直流電壓DC_H,並受控於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與調整後的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此外,隨著開關單元113之導通狀態的切換,將得以控制由第一直流電壓DC_H傳送到諧振槽114的電力。藉此,諧振槽114將產生相應的交流驅動電壓,進而點亮螢光燈管180。此外,為了提升螢光燈管180的照明品質,檢測器160用以檢測螢光燈管180,並依據檢測結果產生回授訊號FB。藉此,控制器111將可依據回授訊號FB調整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與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的工作週期或是頻率。 值得一提的是,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100會將工作電壓VIC與觸發訊號STR同步傳送至換流器110中的控制器111,以確保換流器110能在第一時間就點亮螢光燈管180。如此一來,將能避免點燈不成功時所引發之元件發燙與燃燒的情況,進而增加螢光燈管之驅動裝置100的使用壽命。其中,驅動裝置100將工作電壓VIC與觸發訊號STR同步傳送至控制器111的詳細作動如下所述。 請繼續參照圖1,振盪單元120會利用第一直流電壓DC_H進行充電,以產生充電電壓VCP與觸發訊號STR。此外,調整單元130會利用充電電壓VCP進行充電,以產生供電訊號SPL。再者,切換單元140接收第二直流電壓DC_L,並依據供電訊號SPL而傳送第二直流電壓DC_L至穩壓單元150。藉此,穩壓單元150將把第二直流電壓150穩定至控制器111所需的工作電壓VIC。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振盪單元120與調整單元130皆是以相同的延遲速度進行充電,因此工作電壓VIC與觸發訊號STR將可同步地傳送至控制器111。此時,控制器111將依據工作電壓VIC與觸發訊號STR而開始運作,進而致使換流器110點亮螢光燈管180。此外,振盪單元120更透過一控制端TR1電性連接至換流器110中的開關單元113。藉此,當控制器111開始運作後,換流器110除了點亮螢光燈管180,其更將振盪單元120之控制端TR1的位準下拉至接地電壓,以使振盪單元120停止產生充電電壓VCP與觸發訊號STR。 另一方面,由於工作電壓VIC更被傳送至調整單元130,因此當振盪單元120停止產生充電電壓VCP時,調整單元130更可利用工作電壓VIC進行充電,以持續地產生供電訊號SPL給切換單元140。如此一來,穩壓單元150才可持續地接收到來自切換單元140的電壓,進而持續地產生控制器111所需的工作電壓VIC。換言之,當螢光燈管180於第一時間被點亮後,振盪單元120將停止產生充電電壓VCP與觸發訊號STR。當停止產生觸發訊號STR的時候,即改由回授訊號FB接續產生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以及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以控制穩壓單元150可使持續地產生控制器111所需的工作電壓VIC。 為了提升螢光燈管之驅動裝置100的操作性能,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100可透過輔助電壓產生器160來產生一輔助電壓DC_aux,並將輔助電壓DC_aux傳送至切換單元140。藉此,穩壓單元150更可利用輔助電壓DC_aux來產生控制器111所需的工作電壓VIC。其中,輔助電壓產生器160是響應於換流器110中的諧振槽114,而據以產生輔助電壓DC_aux。 為了致使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更加了解本發明,圖2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的局部電路圖,以下請參照圖2來看振盪單元120、調整單元130、切換單元140以及穩壓單元150的電路架構。 請參照圖2,振盪單元120包括電阻R1~R3、電容C1、二極體D1、雙向二極體(bilateral diode)DBI以及齊納二極體(zener diode)DZ1。其中,電阻R1的第一端接收第一直流電壓DC_H,且電阻R1的第二端用以提供充電電壓VCP。電容C1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電阻R1的第二端,且電容C1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 再者,二極體D1的陽極電性連接電阻R1的第二端,且二極體D1的陰極電性連接振盪單元120的控制端TR1。雙向二極體DBI的第一陽極電性連接電阻R1的第二端。電阻R2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雙向二極體DBI的第二陽極,且電阻R2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觸發訊號STR。電阻R3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電阻R2的第二端,且電阻R3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齊納二極體DZ1的陰極電性連接電阻R2的第二端,且齊納二極體DZ1的陽極電性連接至接地端。 在操作上,一開始換流器110尚未開始運作,因此二極體D1是處在不導通的狀態。此時,第一直流電壓DC_H會透過電阻R1對電容C1進行充電,進而產生充電電壓VCP。其中,振盪單元120的延遲速度取決於電阻R1與電容C1所形成的延遲時間。此外,當充電電壓VCP大於雙向二極體DBI的臨界電壓時,雙向二極體DBI將導通。此時,電阻R2、R3與齊納二極體DZ1所形成的電壓調整電路將產生觸發訊號STR。另一方面,當換流器110因應控制器111的啟動而開始運作時,振盪單元120之控制端TR1的位準將被下拉至接地電壓。此時,二極體D1將處在導通的狀態,進而導致節點A的位準也趨近於接地電壓。如此一來,振盪單元120將停止產生充電電壓VCP與觸發訊號STR。 調整單元130包括二極體D2~D3、電阻R4~R5以及電容C2。其中,二極體D2的陽極用以接收充電電壓VCP。二極體D3的陽極用以接收工作電壓VIC,且二極體D3的陰極電性連接二極體D2的陰極。電阻R4的第一端電性連接二極體D2的陰極,且電阻R4的第二端用以供應供電訊號SPL。電容C2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電阻R4的第二端,且電容C2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電阻R5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電阻R4的第二端,且電阻R5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 在操作上,一開始工作電壓VIC尚未產生,因此調整單元130僅接收到來自振盪單元120的充電電壓VCP。此時,二極體D2會依據充電電壓VCP而導通其兩端,並致使充電電壓VCP可透過電阻R4對電容C2進行充電。如此一來,調整單元130將可據以產生供電訊號SPL。其中,調整單元130的延遲速度是取決於電阻R4與電容C2所形成的延遲時間。再者,當工作電壓VIC被產生時,工作電壓VIC會回傳至二極體D3。因此,當振盪單元120停止產生充電電壓VCP時,回傳的工作電壓VIC將導通二極體D3的兩端,進而透過電阻R4對電容C2進行充電。如此一來,即使振盪單元120停止產生充電電壓VCP,調整單元130依舊可以持續地產生供電訊號SPL。 切換單元140包括電容C3、P型電晶體MP1、電阻R6、電阻R7以及N型電晶體MN1。其中,電容C3的第一端接收第二直流電壓DC_L與輔助電壓DC_aux,且電容C3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電阻R6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電容C3的第一端,以接收第二直流電壓DC_L與輔助電壓DC_aux,且電阻R6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其中,電阻R6用以防止流經電容C3的電壓可能會產生之過大的電壓漂移。P型電晶體MP1的源極接收第二直流電壓DC_L,且P型電晶體MP1的汲極電性連接穩壓單元150。電阻R7的第一端電性連接P型電晶體MP1的源極,且電阻R7的第二端電性連接P型電晶體MP1的閘極。N型電晶體MN1的汲極電性連接P型電晶體MP1的閘極,N型電晶體MN1的閘極接收供電訊號SPL,且N型電晶體MN1的源極電性連接至接地端。 在操作上,N型電晶體MN1會依據供電訊號SPL而導通,進而將P型電晶體MP1之閘極的位準下拉至接地電壓。此時,P型電晶體MP1也將被導通,進而致使第二直流電壓DC_L或/與輔助電壓DC_aux傳送至穩壓單元150。其中,電容C3與電阻R7將可用以調整P型電晶體MP1的導通速度。 穩壓單元150包括電容C4與齊納二極體DZ2。其中,電容C4的第一端用以接收來自切換單元140的電壓,且電容C4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齊納二極體DZ2的陰極電性連接電容C4的第一端,且齊納二極體DZ2的陽極電性連接至接地端。在操作上,來自切換單元140的電壓會對電容C4進行充電,且壓降在電容C4上的電壓將會透過齊納二極體DZ2穩定至工作電壓VIC。 圖3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的另一局部電路圖,以下請參照圖3來看開關單元113、諧振槽114、輔助電壓產生器160以及檢測器170的電路架構。請參照圖3,開關單元113包括電阻R8~R9以及開關SW1~SW2,諧振槽114包括電容C5與變壓器T1,且換流器110更包括電阻R10。 在整體架構上,電阻R8的第一端接收調整後的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且電阻R9的第一端接收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開關SW1的第一端接收第一直流電壓DC_H,開關SW1的控制端電性連接電阻R8的第二端,且開關SW1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諧振槽114。電阻R10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開關單元113,並接收第一直流電壓DC_H,且電阻R10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當電源關閉(OFF)或系統因為無法正常啟動而重新啟動(Restart)時,第一直流電壓DC_H即會透過電阻R10對地進行放電,以避免系統中工作電壓VIC以及觸發訊號STR無法同步的情形發生。開關SW2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開關SW1的第二端,開關SW2的控制端電性連接電阻R9的第二端,且開關SW2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接地端。再者,電容C5的第一端電性連接開關單元113。變壓器T1具有一次側T11與二次側T12,且一次側T11電性連接在電容C5的第二端與接地端之間,二次側T12則與螢光燈管180相互並聯。此外,螢光燈管180更透過電容C7電性連接至接地端。 在操作上,開關SW1透過電阻R8接收調整後的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而開關SW2則透過電阻R9接收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此外,開關SW1與開關SW2會依據調整後的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1與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2調整其導通狀態,以控制由第一直流電壓DC_H傳送至諧振槽114的電力。此外,諧振槽114會透過電容C5與變壓器T1進行升壓與濾波的操作,進而產生交流的驅動電壓來點亮螢光燈管180。 請繼續參照圖3,輔助電壓產生器160包括電感L1、二極體D4與電阻R11。其中,電感L1會感應變壓器T1之一次側T11的電流,並據以產生感應電流。此外,二極體D4的陽極會接收感應電流,並傳送至電阻R11的第一端。藉此,輔助電壓產生器160將可透過電阻R11的第二端產生相應的輔助電壓DC_aux。再者,檢測器170包括電容C6與齊納二極體DZ3。其中,電容C6的第一端電性連接螢光燈管180。齊納二極體DZ3的陰極電性連接電容C6的第二端,且齊納二極體DZ3的陽極電性連接至接地端。在操作上,齊納二極體DZ3用以限制電容C6之第二端的電壓位準。此外,電容C6會接收來自螢光燈管180的電壓,進而產生相應的回授訊號FB。 綜上所述,本發明是透過振盪單元與調整單元以相同的延遲速度來進行充電的方式,致使換流器中的控制器可以同步地接收到工作電壓與觸發訊號。藉此,換流器將能在第一時間就點亮螢光燈管,進而避免點燈不成功時所引發之元件發燙與燃燒的情況,並增加螢光燈管之驅動裝置的使用壽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101...第一電壓轉換器 102...第二電壓轉換器 BR...橋式整流器 CF...濾波電容 AC...交流電壓 DC_H...第一直流電壓 DC_L...第二直流電壓 110...換流器 111...控制器 PWM1...第一脈寬調變訊號 PWM2...第二脈寬調變訊號 112...高壓側驅動器 113...開關單元 114...諧振槽 120...振盪單元 TR1...振盪單元的控制端 VCP...充電電壓 STR...觸發訊號 130...調整單元 SPL...供電訊號 140...切換單元 150...穩壓單元 VIC...工作電壓 160...輔助電壓產生器 DC_aux...輔助電壓 170...檢測器 FB...回授訊號 180...螢光燈管 R1~R11...電阻 C1~C7...電容 D1~D4...二極體 DBI...雙向二極體 DZ1~DZ3...齊納二極體 A...節點 MP1...P型電晶體 MN1...N型電晶體 SW1~SW2...開關 T1...變壓器 T11...變壓器的一次側 T12...變壓器的二次側 L1...電感 圖1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的局部電路圖。 圖3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的另一局部電路圖。 100...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101...第一電壓轉換器 102...第二電壓轉換器 BR...橋式整流器 CF...濾波電容 AC...交流電壓 DC_H...第一直流電壓 DC_L...第二直流電壓 110...換流器 111...控制器 PWM1...第一脈寬調變訊號 PWM2...第二脈寬調變訊號 112...高壓側驅動器 113...開關單元 114...諧振槽 120...振盪單元 TR1...振盪單元的控制端 VCP...充電電壓 STR...觸發訊號 130...調整單元 SPL...供電訊號 140...切換單元 150...穩壓單元 VIC...工作電壓 160...輔助電壓產生器 DC_aux...輔助電壓 170...檢測器 FB...回授訊號 180...螢光燈管
权利要求:
Claims (17) [1] 一種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包括:一螢光燈管;一第一電壓轉換器,接收一交流電壓,並將該交流電壓轉換為一第一直流電壓;一第二電壓轉換器,接收該交流電壓,並將該交流電壓轉換為一第二直流電壓;一振盪單元,利用該第一直流電壓進行充電,以產生一充電電壓與一觸發訊號;一換流器,耦接該螢光燈管並用以點亮該螢光燈管,其包括一控制器,其中該控制器操作在一工作電壓下,並依據該觸發訊號而被致能;一調整單元,利用該充電電壓進行充電,以產生一供電訊號;一切換單元,接收該第二直流電壓,並依據該供電訊號而傳送該第二直流電壓;以及一穩壓單元,將該第二直流電壓穩定至該工作電壓,其中,該振盪單元與該調整單元皆是以一延遲速度進行充電,以致使該工作電壓與該觸發訊號同步傳送至該控制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振盪單元透過一控制端電性連接至該換流器,且當該控制器開始運作後,該換流器將該控制端的位準下拉至接地電壓,以使該振盪單元停止產生該充電電壓與該觸發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調整單元更利用該工作電壓進行充電,以在該振盪單元停止產生該充電電壓時,持續地產生該供電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振盪單元包括:一第一電阻,其第一端接收該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該充電電壓;一第一電容,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一電容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一接地端,其中該振盪單元的該延遲速度取決於該第一電阻與該第一電容所形成的延遲時間;一第一二極體,其陽極電性連接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一二極體的陰極電性連接該控制端;一雙向二極體,其第一陽極電性連接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一第二電阻,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雙向二極體的第二陽極,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該觸發訊號;一第三電阻,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三電阻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該接地端;以及一第一齊納二極體,其陰極電性連接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一齊納二極體的陽極電性連接至該接地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調整單元包括:一第二二極體,其陽極接收該充電電壓;一第三二極體,其陽極接收該工作電壓,該第三二極體的陰極電性連接該第二二極體的陰極;一第四電阻,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二二極體的陰極,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該供電訊號;一第二電容,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一接地端;以及一第五電阻,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五電阻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該接地端,其中,該調整單元的該延遲速度取決於該第四電阻與該第二電容所形成的延遲時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切換單元包括:一第三電容,其第一端接收該第二直流電壓,該第三電容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一接地端;一第六電阻,其第一端接收該第二直流電壓,該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該接地端;一P型電晶體,其源極接收該第二直流電壓,該P型電晶體的汲極電性連接該穩壓單元;一第七電阻,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P型電晶體的源極,該第七電阻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該P型電晶體的閘極;以及一N型電晶體,其汲極電性連接該P型電晶體的閘極,該N型電晶體的閘極接收該供電訊號,該N型電晶體的源極電性連接至該接地端,其中該N型電晶體依據該供電訊號而導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穩壓單元包括:一第四電容,其第一端用以接收來自該切換單元的該第二直流電壓,該第四電容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一接地端;以及一第二齊納二極體,其陰極電性連接該第四電容的第一端,該第二齊納二極體的陽極電性連接至該接地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控制器產生一第一脈寬調變訊號與一第二脈寬調變訊號,且該換流器更包括:一高壓側驅動器,調整該第一脈寬調變訊號的位準;一開關單元,接收該第一直流電壓,並受控於該第二脈寬調變訊號與調整後的該第一脈寬調變訊號;以及一諧振槽,電性連接該開關單元,並用以產生一驅動電壓,以點亮該螢光燈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開關單元包括:一第八電阻,其第一端接收調整後的該第一脈寬調變訊號;一第九電阻,其第一端接收該第二脈寬調變訊號;一第一開關,其第一端接收該第一直流電壓,該第一開關的控制端電性連接該第八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一開關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該諧振槽;以及一第二開關,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一開關的第二端,該第二開關的控制端電性連接該第九電阻的第二端,該第二開關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一接地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諧振槽包括:一第五電容,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開關單元;以及一變壓器,具有一一次側與一二次側,其中該一次側電性連接在該第五電容的第二端與一接地端之間,且該二次側與該螢光燈管相互並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換流器更包括:一第十電阻,接收該第一直流電壓,並電性連接在該開關單元與該接地端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更包括:一輔助電壓產生器,響應於該換流器中的一諧振槽而產生一輔助電壓,其中該切換單元更接收該輔助電壓,並依據該供電訊號而傳送該輔助電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輔助電壓產生器包括:一電感,感應該諧振槽中的電流,並據以產生一感應電流;一第四二極體,其陽極接收該感應電流;以及一第十一電阻,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四二極體的陰極,該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產生該輔助電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更包括:一檢測器,用以檢測該螢光燈管,並依據檢測結果產生一回授訊號,其中,該控制器依據該回授訊號調整一第一脈寬調變訊號與一第二脈寬調變訊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檢測器包括:一第六電容,其第一端電性連接該螢光燈管,該第六電容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該回授訊號;以及一第三齊納二極體,其陰極電性連接該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該第三齊納二極體的陽極電性連接至一接地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第一電壓轉換器包括:一橋式整流器,接收該交流電壓,並對該交流電壓進行整流,以提供該第一直流電壓;以及一濾波電容,電性連接該橋式整流器,並對該橋式整流器所提供的該第一直流電壓進行濾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其中該螢光燈管可以是冷陰極螢光燈管或熱極螢光燈管。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EP2131631B1|2015-08-19|Electric discharge lamp operating device, lighting equipment and lighting system US9332603B2|2016-05-03|Circuit arrangement for operating a low-power lighting uni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TWI388115B|2013-03-01|電源轉換驅動電路及螢光燈管驅動電路 JP5554108B2|2014-07-23|過電流防止式電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US9155137B2|2015-10-06|Load driving apparatus related to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and method thereof US8525429B2|2013-09-03|Method for controlling gas discharge lamps JP2011205868A|2011-10-13|過電流防止式電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1034847A|2011-02-17|電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103959915A|2014-07-30|用于降压转换器的起动电路 TWI420970B|2013-12-21|照明裝置 CN102256411A|2011-11-23|点亮装置及使用该点亮装置的照明器具 JP2015228720A|2015-12-17|自励共振型力率改善回路および光源駆動装置 TWI473403B|2015-02-11|一種降低電容值使用量的方法及其裝置 JP6422056B2|2018-11-14|点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KR101452059B1|2014-10-22|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조명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TWI430712B|2014-03-11|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JP5042881B2|2012-10-03|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2843847B|2014-09-10|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 TW201517691A|2015-05-01|發光裝置 CN103347356A|2013-10-09|Hid灯供电方法与所用电路及该电路的工作方法 US8963429B2|2015-02-24|Lighting apparatus for fluorescent tub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5174610A|2005-06-30|照明装置 JP2006059608A|2006-03-02|放電灯制御装置 JP2003323993A|2003-11-14|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9009719A|2009-01-15|放電灯点灯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8674612B2|2014-03-18| TWI430712B|2014-03-11| US20120319606A1|2012-12-2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3754160A|1971-10-28|1973-08-21|Radiant Ind Inc|Four-lamp driver circuit for fluorescent lamps| US5416387A|1993-11-24|1995-05-16|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ingle stage, high power factor, gas discharge lamp ballast| US5691605A|1995-03-31|1997-11-25|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Electronic ballast with interface circuitry for multiple dimming inputs| US5872429A|1995-03-31|1999-02-16|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Cod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lamp| US6020689A|1997-04-10|2000-02-01|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Anti-flicker scheme for a fluorescent lamp ballast driver| US8018173B2|2006-09-03|2011-09-13|Fulham Company Ltd.|Ballasts for fluorescent lamps|WO2013004019A1|2011-07-07|2013-01-10|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Dc link module for reducing dc link capacitance|
法律状态:
2017-12-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21048A|TWI430712B|2011-06-16|2011-06-16|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TW100121048A| TWI430712B|2011-06-16|2011-06-16|螢光燈管的驅動裝置| US13/459,252| US8674612B2|2011-06-16|2012-04-30|Fluorescent tube driving devic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